
最近有条消息引人注目,李波将担任IMF的副总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两大金融机构(另一个是世界银行),谁能在IMF掌握话语权,谁就能在世界金融游戏的规则上拥有话语权。
李波这个人很特别,4月才当央行副行长,现在又要去担任IMF副总裁。
最早央行是“一正五副”的架构,作为中国国家金融的领导团队,后来增加为“一正六副”,今年四月,央行突然宣布,升任李波为副行长。
这样一来就打破规矩了,李波突然成副行长后央行就成了“一正七副”,他升了副行长,可并没有人退休或调动。
究其原因,是需要李波在今年去担任IMF副总裁。

这就有点像什么吧,有点像去国外任职你级别要够,在国际上的组织,大家都要互报家门,我是美联储副主席,他是欧洲央行副行长,那中国报一个司长,肯定不合适。
不过李波这个人,是一位非常有水平的,资历也很完整的人才。
他人大经济系毕业,然后留学美国,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博士,和哈佛的法律博士。
李波对于国际法和国际经济都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中国那种考了公务员一步步往上爬的传统官员。
李波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最著名的达维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之后又被分派到达维香港办事处担任专职律师。

我们都知道美国很赚钱的两个职业,一个律师,一个医生,李波如果继续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干下去,那一定就是妥妥的社会精英。
我们都知道美国很赚钱的两个职业,一个律师,一个医生,李波如果继续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干下去,那一定就是妥妥的社会精英。
可李波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4年李波向美国大律所说拜拜,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担任条法司副司长。
2009年,从央行条法司调到货币政策二司当司长。
2015年,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2019年,又被派去重庆当了两年副市长。

李波副市长在重庆金融环球中心
所以李波这人不光和国外打交道的经验丰富,一路上来的履历也很完整。
更重要的是,他属于半路出家的那种,走的不是中国传统的考公务员去政府机构的道路。
这种半路出家的状态,也让李波没沾染上官场那种死板的行事风格。
而且我们也可以从李波的履历上看出来,他就是属于那种被重点培养的人,就是刻意的将他调离中央的职位,去地方上磨练磨练,然后再调回来去为国家肩负更重要的任务。
不然一个央行的政策司司长,突然被调去当重庆市副市长,这不是很奇怪吗?
让李波去地方上磨练两年,2019年去重庆当副市长,2021年就又拉回中央当央行副行长。
跟着就要派他去担任,对国家利益来说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副总裁,IMF全球共190个成员国。
李波将是中国在IMF的第三位副总裁。

过去IMF的架构设置是“一正三副”,那个“正”的大家约定俗成,一定是欧洲人或美国人担任,而那三个副的:
一个,一定是美国人。
一个,一定是日本人。
一个,一定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
后来中国逐渐崛起了,中国进到了IMF来,那大家看看中国那么大的体量,不给他个称职的地位,肯定不合适啊。
那给中国个什么地位呢?
正总裁,一把手,那不行,那样中国的话语权会太大。
那就给个副总裁吧,可三位副总裁,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当时是利比亚人)。
那么谁让呢?
美国第一个说我不让,日本也不想让,而利比亚的让了中国也不要。
中国接替第三世界国家的席位当这个副总裁,面子上也不好看。
那么怎么办呢?美国只好示意日本让位,叫日本把他的副总裁位置让给中国。
正好日本那位副总裁当时要退休了。
日本摸摸鼻子,不表态,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2009年央行副行长朱民在欧洲出差,忽然接到电话,让他代表“中国央行”去土耳其参加IMF的年会。
叫的那么急,一定是副总裁的位置有着落了,当时一直有消息传出来,朱民就将是IMF首位中国籍副总裁。
可是到了伊斯坦布尔情况却没想得那么好,本来还偏向于让位的小日本,突然改主意了,这小日本他出尔反尔,不肯让位置了。
第二天朱民和叫他来的IMF总裁“多米尼克.卡恩”吃午饭,两个人都觉得非常尴尬,这不是白高兴一场吗?
不过大家看看时间点啊,2009年,这一年是金融海啸后的一年,西方国家经济一团乱,急需拉中国入伙来补血。
所以就算日本人不肯让位置,但形势比人强,中国有实力,有资本,你不给中国人满意的职位,中国人凭什么伸手帮你们?
美国当时也去劝日本,把位置让出来给中国,你和中国轮流坐,可日本还是不肯。
那最后怎么办呢?既然日本人头皮那么硬,那IMF只能自我改革,IMF打破六十几年来的传统,决定专门为中国,增设一席副总裁。
从一正三副,变成了“一正四副”。
朱民就顺利去IMF担任了中国第一任的副总裁。

自此IMF的设置就成了:
一个总裁,美国人或欧洲人。
一个西方副总裁,欧洲人或美国人。
一个中国副总裁,一定是中国人。
一个日本副总裁,一定是日本人。
一个第三世界的副总裁。
其实这从投票份额也能看出来。

从投票权的份额来看,美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第三。
后面四五六七,都是欧洲国家,印度是老八。
强权社会,一定是谁实力强,谁声音就大,中国经济实力当然配得上一个副总裁,别说副总裁,总裁也配得上。
不过也可以看到啊,这里面除了中国外,全是亲美国家,中国还是略显孤独。
不过中国在担任IMF副总裁后,很快就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幅提高了人民币SDR的份额。

SDR,一篮子货币的特别提款权,它就相当于纸黄金,这个纸黄金,全世界都认可。
SDR,也是世界各国央行的压舱石,在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以这个SDR的成分占比就至关重要,你把SDR想象成可以换各种货币的纸黄金,那这个纸黄金的成分就很重要了。
纸黄金的成分里,到底是美元多,还是日元多?欧元多还是人民币多?
再讲白一点,就是人民币占SDR的份额越高,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占其他国家的外汇比重就越高,人民币国际化也就越成功
我们都说美元是全球最强大的货币,那当然美元在纸黄金中的比例肯定是最高的,占有41%的份额。

所以中国要搞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提高SDR的份额,而在2015年以前,中国的人民币是不被纳入SDR的。
但是从IMF有中国的副总裁后,就一直在推这件事,这也是头等大事。
所以到了2015年,当第14次份额大会召开的时候,中国就完成了很漂亮的逆袭。
人民币在SDR中的份额,从原先的零,一下跃升到10.9%。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SDR总份额是100%,中国从0%到10.9%,这就意味着一定有国家,被迫降低了在SDR中的份额。
那么是谁被迫降低了呢?是美国吗?
我们来看下:
左边是中国加入前的份额,右边是加入后的:
1,美元,41.9% —— 41.7%
2,欧元,37.4% —— 30.9%
3,英镑,11.3% —— 8.09%
4,日元,9.4% —— 8.33%
人民币,0% —— 10.9%
可以看到,中国加入SDR,占据了10.9%的份额,而中国这10.9%的份额,美国人只让了0.2%。
要么怎么说美国人精呢,很多时候美国都是这样,带着小弟们一起冲,小弟冲上去送死后,回头一看,老大哥在后面数钞票呢。
美国不肯让份额,那就小弟们受苦了,欧元的份额减少最多,减了近7%,英镑减了近3%,日元减了1%。
欧盟,英国,日本,这三个小弟是有苦说不出啊。
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份额也必将不断的提高,那么下回再由谁来贡献份额呢?
如果美国一直咬着他那41%不放,下次倒霉的恐怕还是欧盟,英国,日本这三个小老弟了。

另外,李波即将赴任IMF副总裁,李波赴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IMF要讨论一项创纪录的6500亿美元的SDR提案。
IMF希望,8月底前这个提案要通过。
那这是要干什么呢?这背后的东西非常重要:
第一,提高全球货币流动性。
第二,帮助贫弱国家应对因疫情不断增加的债务。
我们都知道疫情当前,大国都通过不断印钱来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所以有实力的国家都印了很多钱。
那么没实力的国家呢?小国弱国,他就算印了钱,国际上也没人要啊,所以小国是无法通过印钱来躲过金融危机的。
那怎么办呢?不能眼睁睁看着小国破产啊,那IMF就可以通过SDR的方式,也就是发放“纸黄金”来帮助小国度过难关。
比如将SDR的特别提款权,从没有需要的大国,转移到贫弱的小国。
将大国的SDR权限,转交给小国,等于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给小国的无息贷款,帮助小国度过危机。
那这里面就有玄机了,上面提到SDR纸黄金,是一篮子货币的统称,里面有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
小国拿到这个纸黄金后,可以选择他想要借贷的货币,如果他选择美元借贷,那就美元结算,如果他选择人民币借贷,那就人民币结算。

再讲直白点,乌干达买中国500万货物,可乌干达暂时没钱,但他手里有IMF借给他的SDR纸黄金,那他就可以选择把SDR纸黄金兑换成人民币,付给中国当货款。
那这笔交易,等于就完成了(不过这个比方并不严谨,实际操作起来会更复杂,但这样更方便大家理解。)
而今IMF要新增创纪录的6500亿美元SRD,要借钱给世界上那么多的穷国弱国,帮助他们恢复经济,这时候中国如果在IMF内部操作巧妙,步伐得当,那就是个大举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
IMF的SDR就像河流,流入世界各个国家,而人民币这艘船,就要借助着这股浪潮,一起进入世界各国。

而2021年9月,SDR一篮子货币权重检查也将正式开始,检查将持续两年
2023年将公布最新的SDR货币权重份额,到时候继续提升中国目前这10.9%的份额,将是李波最重要的任务
不过从时间点来看,从2015到2023年,将近十年没变的SDR货币权重份额,也该改改了,中国也该占有它更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