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首饰与商业首饰的交融
作者:肖雨菲 胡俊
创作动机源自个人表达需求的艺术首饰,令创作者在首饰形态、材质和工艺等方面的选择更加自由,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相比之下,发展时间更长、更为人熟悉的商业首饰则呈现设计同质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商业首饰的设计模式极需转变。有些商业首饰设计师将目光投向了多样化的艺术首饰,希望能从中找寻到商业首饰打破同质化僵局的良方。
一、艺术首饰与商业首饰的区别
上世纪中叶,艺术家们以纯艺术创作的方式,将个人思想感受注入首饰创作之中,艺术首饰这一首饰新种类也就应运而生。由于艺术首饰是作者受到灵感启发的随心之作,其创作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个人观念的表达,故创作者通常将自己定位为艺术家,而非首饰工匠。首饰成为了自我表达的媒介,其“艺术表达”功能超越了装饰、收藏、纪念与彰显身份等传统功能,自我表达成为创作艺术首饰作品的动机和最重要的目的,这是它与商业首饰最显著的差异。
现代学者对商业首饰中“商业”一词的强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六十年代崛起的“艺术”首饰相区分,在此之前,鲜有人将首饰作为自我表达的媒介,首饰并没有“艺术”与“商业”之分。应该说,无论是工匠单件制作的孤品还是批量化生产的首饰商品,通常都被统称为珠宝首饰,其最终目的首饰产品的成功出售,大多都是由职业设计师或工匠参照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而设计制作的。现代商业首饰的设计与制作通常并不是由同一人完成,首饰产品的造型、工艺、材料等也并非由个人想法来决定,而是由品牌产品研发设计团队,通过对流行趋势、品牌价值等客户喜好的把控,结合成本、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其中包含了对市场、标准化的妥协,这与艺术首饰创作由一人承担构思、调研、设计、制作,乃至展陈的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品牌为了彰显首饰的珍贵与独特,常常使用“艺术品”、“艺术珠宝”等字眼进行市场推广,将艺术首饰归类为一种质量更高、更精致的商业首饰,尽管这种营销策略有一定的误导性,但从中可以看出,商家出于获得商业成功的目的,也希望自己的首饰产品与艺术沾边,这或许是商业首饰和艺术首饰融合的极佳切入点。
二、相互影响的艺术首饰与商业首饰
在艺术首饰诞生之初,对传统首饰的批判和挑战是其中一个经典主题。艺术首饰的先驱奥托·昆泽里(Otto Kunzli)便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首饰艺术家。昆泽里的手镯作品《黄金使你盲目》极具批判性(图1),他将小金球藏在黑色的橡胶管中,使观众无法直接看到金球,只能看到在橡胶管中的凸起,观众可以凭借这个凸起来判断金秋的位置。通过这种隐藏的方式,昆泽里对传统商业首饰中过度推崇贵重材料进行了批判,从而质疑传统首饰中材料价值等同于作品价值的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首饰艺术家出于对首饰传统的反思和批判,所创作的众多艺术首饰作品将首饰材料、造型、工艺、审美等方面都拓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趣的是,一些艺术首饰常见的创作与探索方向,竟然呈现与商业首饰发展新方向不谋而合的状况。
1. 材料的创意运用
材料的突破是艺术介入首饰设计领域之后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艺术首饰在材料选择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因而使许多非传统首饰制作材料涌入到商业首饰中。比如,卡洛琳·布洛德海德(Caroline Broadhead)将服装面料中的尼龙引入到首饰设计制作中,她的首饰作品给人柔软、贴合皮肤的感觉,带来一种与以金属、宝石为主要制作材料的传统首饰完全不同的佩戴和审美体验(图2)。
首饰用材上的创新不仅为首饰赋予了独特的质感和外观,也与商业首饰市场中的个性化需求遥相呼应(图3)。作为商业首饰佩戴和购买主力军的女性在购买首饰时,对款式设计的关注度高达76%,已然超越对首饰保值因素的关注,而成女性购买首饰的首要考虑因素。换言之,在消费观念不断更新的当下,当首饰的外观效果足够符合消费者对款式的需求时,即使产品不具备较高的保值能力,其定价也较材料本身的价格为高,消费者也有很大的可能愿意为产品的款式买单。时尚首饰品牌“尤目”的镶嵌小熊系列(图4)成为品牌的标志性产品便是有力的佐证。在这种玩偶和宝石、金属结合的材料组合方式受到较好的市场反响之后,设计师推出了更多不同造型的毛绒玩偶材质首饰。毛绒玩具与金属、宝石的搭配在商业首饰领域鲜少出现,随着产品的迭代,这种搭配逐渐成为了品牌的招牌。可见,商业首饰设计中非常规材料的运用,能通过产品传达品牌记忆点,打造独特的品牌识别符号,进而丰富品牌的艺术形象。
除了首饰用材上的革新,传统首饰材料的创新性运用也值得关注。设计师梅勒妮·乔治科普洛斯(Melanie Georgacopoulos)自学生时代就在艺术首饰作品中多次尝试珍珠、贝母等传统首饰材料的创新性应用。在为品牌塔思琦(TASAKI)打造的“珍珠切片(Sliced)”系列中,梅勒妮对珍珠链的传统形态作出了颠覆性的改造(图5),采用“剖面珍珠”的概念,罕见地将珍珠的内核露出来,并高调展现在首饰成品中,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赋予了珍珠新的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通过材料选择与处理方面的创新,艺术首饰试图重新定义传统首饰的价值观,这使得消费者在衡量首饰的价值时,不仅看到了材料的价格,也开始重视产品在设计方面的创造性、艺术性以及产品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作为进入消费市场的商品,而非受众面相对较窄的首饰艺术品,这些在材料选择与处理方式与众不同的首饰产品所引发的关注,也让这种新的价值观念得以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价值观念。
2. 关注传统工艺
艺术首饰常常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和创新,也即,将古老的技艺重新设计,从而赋予它新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而商业首饰在追求文化内涵、独特外观以提升竞争力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手工艺,希望通过创新设计让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产品中,让产品的视觉效果更为独特、更具有文化底蕴,更适合批量生产,从而增强其竞争力。比如,潮宏基的花丝糖果系列(图6),创造性地直接将花丝旋转拧成立体的糖果形状,不进行镶嵌,而是如糖纸一样包裹宝石,充满了创意。糖果这一常见的商业首饰造型元素因为加入了花丝这种传统工艺,变得更有文化内涵,而花丝工艺则因为题材和工艺制作上的创新,也变得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形态更为独特,佩戴场合也更为广泛。在“国潮”穿搭兴起的推动下,潮宏基的花丝糖果系列产品上线当天不到12小时,销售额便突破了200万元,创造了单款首饰的单日销售记录。可见,在创新性的运用之下,传统工艺亦能重新焕发活力,为产品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使产品赢得市场青睐。
3. 与佩戴者的情感连结
首饰具有纪念的功能属性,能轻易唤醒人们的情感记忆。根据安永数据调研,珠宝首饰主要的购买情景,占比较大的有:重要活动日、纪念日、婚庆以及新兴的悦己需求,这说明自我奖励与鼓励、肯定自我等承载关注与表达自我情感的心理诉求,都或多或少与情感、记忆相关,但在大批量生产的模式之下,许多首饰中本应承载的情感元素,往往被简单地表现为符号与文字。相较而言,艺术首饰对情感的表达一直保有相当高的重视度,大多数艺术首饰作品通过传递情感、故事和理念,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这种做法不仅赋予了首饰更深层的内涵,也符合消费者愈来愈重视首饰的情感属性的趋势。这对商业首饰而言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许多商业首饰品牌已经开始重视产品的情感因素,而不仅仅停留于对装饰、收藏价值的关注。图7的首饰以情书为题,外观为信封造型,设计为可开合的结构,并提供刻字服务,使用户可以实现在首饰中写情书的愿望,主题明确,记忆点十分突出,可以说,这样的首饰产品十分巧妙地迎合了消费者希望借助首饰来表达情感与纪念爱意的需求,让首饰和消费者有了较强的情感连结。
4. 趣味化的戏谑手法
一些艺术首饰从主题上看并不适合转化为商业首饰,比如对首饰属性与象征意义进行探讨的主题,这与商业营销似乎是冲突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从这些主题出发的首饰有时会形成十分独特的外观。以品牌A-D-Just为例(图8),设计师将经典的钻戒造型进行裁切,并改变了戒指的佩戴部位,成为一枚造型独特的耳钉,产品中融入了艺术首饰常见的调侃与戏谑的手法,融入了趣味性与原创性的因素,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由于受追求个性的驱使,很容易被这种与众不同的饰品所打动。可以说,这种新颖而有趣的表达方式是商业首饰通过常规调研难以推导出来的。
三、结语
那些商业首饰中与艺术首饰相似的特征证明,艺术首饰虽然从创作动机来看,只是作者为了表达观念与宣泄情感所作,看似与市场的喜好无关,但其最终结果,无论是肉眼可见的外观与材料创新,还是不可见的内在情感与文化内涵,与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还是相通的。换言之,艺术首饰具备商业转化的潜质。
某些艺术首饰的创作理念之所以不能直接运用到商业首饰的设计中,是因为这些艺术首饰自创作之初就未将商业销售作为考量因素,这是艺术首饰本身的属性决定的。那么,如果我们希望将艺术首饰的创作理念与手段带到商业首饰中来,就需要对艺术首饰的创作理念与手段进行筛选与优化,并根据商业首饰的生产与销售特点对其进行改良,使艺术首饰成为适合商业销售且比其他商业首饰更具竞争力、更受消费者喜爱的首饰产品。从人们越来越愿意为个性化首饰买单的消费趋势看,艺术首饰与商业首饰的融合对提升产品竞争力、突出产品视觉效果以及获得销售业绩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可谓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