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或许,这样的标题需要一位产业资深人士来撰写,尤其是在当前黄金珠宝企业普遍处于经营低迷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人出来陈述观点、分析问题、探讨前景。
我不喜欢冠冕堂皇的理论,也不在意论资排辈的专业,于是想想就写吧,写给一直关注我公众号的数千粉丝看也好!若有不同意见就请批评或者我来删改,毕竟从业黄金珠宝15年,我需要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来优化!若得罪了人就请以包容和客观的心态对待,我们从事行业智力策划产业的人,客户不仅仅在黄金珠宝行业,我们也能吸收其他时尚行业的优点,希望的是能把各行业最好的经营智慧与您分享……

二、黄金珠宝行业发展时间较短
严格意义上来讲,国内黄金珠宝行业的起点应该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初期,国家金融政策在那个时候开放,允许私人或者私有企业经营黄金珠宝,而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私人经营黄金产品是属于走私黄金罪,要判刑的;在这之前是民间打金打银,根本谈不上是个行业,顶多也就算是民间手工艺,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作坊谋生。老一辈打金打银是非常具有工匠水平和吃苦精神的,同现在机械流水生产黄金首饰完全不同了。
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吸引了外资企业到国内投资,珠宝行业也不例外,因此,最开始以规模化进行市场经营的也就是香港和台湾企业了,香港企业周大福当时进驻了深圳的沙头角,台湾企业喜美首饰当时进驻在厦门的曾厝垵,几十载风风雨雨过来,如今周大福在沙头角早有了自己的大厦,和当年进驻时候的破旧工业区厂房完全两种形象了,喜美首饰则基本没听到音讯了……
几十年大浪淘沙,成就起来了珠宝行业以周大福、老凤祥和周大生等一批企业和品牌,它们也成为了如今珠宝行业的头部品牌,掌控着行业的发展风向标,拥有行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黄金珠宝行业属于重资产,而且黄金产品本身就具备金融属性,因此,黄金珠宝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通企业很难做大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开放,有一批人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尤其是银行内部人员,改革开放初期在银行上班的,它们能及时掌握政策并且有资源可周转,如深圳的粤豪珠宝前身就是属于广东某银行的子公司,后来一直发展成为珠宝上游数一数二的研发生产型企业;还有很多潮汕老板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及时掌握开放政策的走向,靠经营黄金或者铂金、钯金等贵金属原材料发家,甚至一年能做几十个亿的交易量;有的开设了黄金珠宝工厂,研发生产不同工艺或款式的黄金珠宝产品,源源不断的向各大品牌以及全国各地中小型珠宝企业供货,每年都有几亿甚至上百亿的营业额,代表的有深圳水贝的百泰、星光达、翠绿等上游企业,短短几十年过来,企业发展是一日千里。
占据黄金珠宝零售终端70%左右数量的莆田老板,它们是几代人从业打金打银职业,上一代人靠工艺谋生,到全国各地开个打金打银铺,赚取手工费以及收购黄金原料等方法赚取,后来有的加盟了老凤祥、周大福、中国黄金等行业头部品牌,开品牌珠宝连锁店销售黄金珠宝,直接到上游厂家供货,不再以手工艺小规模打金打银了;有的甚至发展了自己的连锁品牌,在全国有着几百上千家加盟连锁店,并且有着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如六桂福珠宝、爱恋珠宝等等。更有国资背景企业,在市场和资源方面得天独厚,拥有着行业发展领先的地位,如老凤祥、中国黄金等。
短短四十年历程的国内黄金珠宝行业,到今天发展为年体量超过7000亿、终端零售门店达到12万家之多的规模,循迹其发展历程,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三、黄金珠宝行业盈利模式粗放
有人说黄金珠宝行业以前一直在盈利风口,甚至说只要处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加入说黄金珠宝行业真的有盈利风口,那么我觉得盈利风口的关闭节点应该是在2014年,也就是发生“中国大妈抢金潮”的那一年,2014年的黄金珠宝行业,几乎是只要投资就能赚钱,一个门店投资500万,大部分能在一年到两年时间内完全回本,哪怕自己不想经营门店,转让费赚个几十上百万都是轻松的;但是2014年之后的黄金珠宝市场就不一样了,黄金金价的涨跌影响最为深刻,实际上2014年之前称为盈利风口,更贴切的理由应该是黄金金价一路上涨,投资黄金珠宝行业盈利除了销售产品之外,还有就是黄金具备货币属性,投资黄金以及金价一路上涨即是盈利,这就是所谓的风口吧?
2014年之后,深圳水贝就出现了多起投资失败,以前赚钱的时候都说行业内的人人品都好,实际上到赔钱的时候,也暴露了一些人品不好的现象,那段时间内,仅深圳水贝一处,就有多起闹跳楼的、拿钱跑路的事件发生。

2015年开始,行业的从业人员谈论更多的是行业的转型升级,但是怎么个转型升级法,似乎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到2016年,业内的人们又开始注重物联网,包括引流、直播、视频等网络销售形式,尤其是直播,更是号称一个晚上销量上亿,然而后来又有人承认数据造价,实际上甚至亏损,广州有个知名网红在前两年也到水贝,很多业内知名品牌都参与其一起的发布会,后来又悄然无声掉了,人们说,潮水来的时候大家浑水摸鱼,潮水退后居然能看到有人“光着屁股”……

回顾线上市场,当年有钻石小鸟是领先发展,还有欧宝丽等企业紧跟其后,定制、线上销售,几年之后又淡化,而如今的直播虽然不温不火,但大家也是很有信心坚持的做,毕竟网红经济也是一种经济形式;简略的谈到行业线上发展历程,本人在此并不否定这些形式的销售,想表达的中心意思则是黄金珠宝行业之前的盈利模式真的是简单粗暴,今后的盈利模式肯定也是多样性的,但绝对不会再回到之前的简单粗暴了。

四、黄金珠宝行业谋求发展之道
黄金珠宝行业是个时尚的行业,这个观点认可的人们很多,但真正做到的却很少,笔者接触过很多企业老板,大部分介绍自己品牌的时候只说自己是个时尚的品牌,但究竟有哪些时尚元素又不得而知,甚至对时尚的认知都是粗放的,如何做时尚经济?
网红经济也罢、美女经济也罢、时尚经济也罢,行业的品牌元素不能缺少时尚元素,但对时尚认知和运作局限,又不知时尚如何落地?因此,某些品牌定位时尚概念,不能落地就等于没有定位。
疫情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深刻,当然这不仅仅只是黄金珠宝行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对于黄金珠宝行业,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已经是进入了“二八定律”,即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品牌手里,行业7000亿的体量,周大福一家的销售额度就占据了10%左右,细数之下,周大福、老凤祥、周大生、中国黄金、豫园股份、周六福等十几家行业领先的头部品牌则占据了70%的销量,而其他数千家中小型黄金珠宝企业、包括区域性品牌则占据20%的销售体量,行业品牌效应集聚化,集中向头部品牌靠拢,中小型品牌的生存越来越难,比如周大福的市场下沉挤压了众多中小型品牌、尤其是区域品牌的生存空间,三年多时间,周大福的市场下沉策略让其发展连锁门店多达7000家左右,成为行业内连锁门店最多的品牌,而行业市场之前预计的12万多家门店整体数量上会减少,也就是说,头部品牌连锁门店数量增加,但行业整体数量门店减少,一者意味着行业发展向头部品牌靠拢;二者意味着行业关店潮的来临;三者意味着黄金珠宝行业的发展由原来的数量向质量转变。
近年的关店潮也同时是行业的失业潮,行业资深专家张栋老师撰写的一篇文章《注意了!中国珠宝首饰行业或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失业潮》,写到了目前行业从业者整体的焦虑,一则是疫情影响,二则是行业从业人员年龄逐步偏大,而企业追求的是人才年轻化;三则是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有向业外寻求的趋势。

本人认同张栋老师的观点,或许人们隐晦谈论关店潮,实际上失业潮的背后就是企业的经营艰难、以及开源节流的管理目标所导致,第一,以前靠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做大的企业,如今不能适应市场逐步被淘汰;第二,行业既然向头部品牌聚焦,头部品牌对人才的需求基本满足,其对创新型人才更感兴趣,行业内原来的人才年龄老化以及运作模式经验化反而制约他们就业。新一代年轻的企业主掌舵,基本不会使用老一辈职业经理人来操盘。黄金珠宝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整体上会减少,新型人才则更偏向于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其实,年轻也好,年龄大也罢,创新才是核心,不具备创新经营能力的,不要说传统人才失业,哪怕是老板也一样被市场淘汰,你说对不对?
那么黄金珠宝行业真的缺少人才吗?答案是显然的,一部分和行业企业特性有关,黄金珠宝行业里面的有些企业,普遍存在不愿意为知识付费、专业付费现象,他们觉得知识可以模仿甚至抄袭,这也就是为什么黄金珠宝行业出现了大量产品同质化、品牌同质化、运营模式同质化的现象,优秀的人才可能在行业里面获得不了应有的价值而离开,如果不愿意为知识付费的情况一直存在,行业企业不管是向业内还是向业外求人才都不可能成功,而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就是人才。
人才是具备创新能力的,有些老板用人的理念很局限,使用有点偷师学艺的味道,可以高薪聘请人才到企业,但同时让自己人努力学习该人才的技术,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就节省高薪把人才辞退,实际上这是格局问题,同时也是业内企业多数属于家族化企业的原因,回顾十几年过来,存在这样问题的企业不可能做大,相反能有格局留住人才
的企业,很快就做大了;张栋老师是行业知名人士,之前也是六桂福珠宝的总裁,但他并非六桂福珠宝家族成员,六桂福珠宝之所以做大,用人理念是重要原因。
张栋老师的这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是业内阅读量鲜有的文章。推荐大家有时间去阅读一下。

市场环境变了,企业运营模式也要变,这个变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创新;如今的黄金珠宝市场竞争白热化,原来的一套买赠打折促销运营方式在三四线市场尚且可以再支撑个三五年,那里的消费群体年龄偏大、销售思维偏传统,但绝对不是农村新生代消费群体吃这一套促销模式,因此,目前有的三四线城市关店潮也来了,那种逢节假日必须促销、没有节假日也要制造节假日来促销的天天促销形式不管用了,门店运营成本高、盈利产品找不到、竞争恶劣、投资周期长风险大,不赚钱的门店干脆就关闭再开新店,老品牌店不行就翻牌去加盟头部品牌店,诸如此类的现象目前在零售珠宝终端是屡见不鲜。
转自: 珠宝侠客 (文中部分图片为潮汕文化)
– THA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