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17日下午13:00点,北京服装学院在艺术楼二层报告厅举办了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高峰论坛。论坛汇聚了具有影响力的首饰专家学者、产业精英和珠宝企业家,是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最高水平首饰艺术与设计学术活动。
论坛由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教学部副教授胡俊主持,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王小艺发表致辞:“北京服装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面向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中国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准的时尚教育高地,现正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时尚高校。作为中国时尚高等教育的领军者,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暨高峰论坛作为重要载体,致力于积极引入学术资源,汇聚时尚力量,实现国际对话。”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教学部副教授胡俊

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王小艺
随后10位国内外艺术家发表了精彩演讲。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教学部主任高伟副教授发表了《赋彩生活、赋能产业—2021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的演讲,演讲中指出:“赋彩生活、赋能产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从2013年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的时候,就已经形成。这些年一直在延续,从珠宝首饰教学,到科研实践创作,都在不断践行。2021年展览呈现的风格趋势:创作风格多元化,各种风格体系逐渐成熟。展现的是创作群体更加丰富的审美认知与思考深度,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展览的价值体现:一、引领审美认知,提高大众对于珠宝首饰更加开放的审美认知能力;二、创新与创造是产业发展最有效的驱动力,无限的创意是产业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三、探索未来首饰发展新路径。”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教学部主任高伟副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张荣红教授发表了《当代首饰创作与推广—当代首饰的“当代性”思考》的报告,报告就当代首饰中的“当代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当代首饰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就是对于传统的反叛与批判性的思考,当代首饰大约2000年前从欧洲传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代”这个词正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停的演进,当代首饰也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对于当代首饰“当代性”它要包含观念,但它也一定要是功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张荣红教授

王晴 《停止思考》手机的禁锢

孔静露 《手饰》 系列:讨论手势与书写的关系

美好生活样式:金若雨《水果的仪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金属艺术实验室负责人、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副教授发表了《熔古·铸今——当代金属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转化创新》的演讲。演讲通过“熔古·铸今”当代金属艺术展旨在于与大家分享在文化传承的视角下,传统工艺是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熔古对应创造性转化,将资源形态的中华传统文化,转化为价值形态的当代中华文化。铸金对应创新性发展,前瞻性和开放性,对外来的文化兼收并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金属艺术实验室负责人、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副教授



意大利帕多瓦Pietro Selvatico艺术学院教授Maria Rosa Franzin远程视频介绍了她所在的学院珠宝首饰艺术设计的概况。在珠宝首饰设计的发展当中,是由学校和老师去定义珠宝教学的内容,然后由学生去学习并继续发展珠宝首饰的设计。她就珠宝首饰设计提出了两个新的定义:用于设计的珠宝和用于研究的珠宝。她具体阐述了她的观点,并且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对珠宝首饰发展所作出的研究与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教研室主任刘骁发表了《麋鹿—化身:中国当代首饰的角色与价值》的演讲。演讲中谈到:“当代首饰不光是指时间上的当代,更多的也是我们对于社会时代的反映和反馈,有态度地进行某种表达。而当代性它不光是在材料和形式上的创新求变,也是通过思辨的态度呈现,反映出我们所处的时代状态。其实不管是首饰艺术还是当代首饰,可做的事情其实是非常多的。我们唯有做的就是不断的工作,然后在这样的一个理念和构架下不断的充实和夯实它的内涵、它的外延、它的呈现、它的表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教研室主任刘骁



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孙捷发表了《当代首饰设计策展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在策展研究、策展人、展览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当代的策展依旧具备很多的挑战,特别是时尚与首饰的策展。因为它不应该只是对作品的陈列和展示,它应该探索时尚与首饰本身在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本质,涉及到更多跨学科以及社会关系与人类学的思考。策展研究探讨了对策展人角色的框架与策展研究的方法。当代策展人不仅仅作为一个制作人扮演了展览的策划人和管理者等角色,更重要的还包括是当代策展人也是作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策展人角色的价值以及其产出的品质。”

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孙捷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王克震分享了《它山》展览的经历:“全球性的首饰设计比赛和展览在中国频频出现。这其中的主要力量还是来自当代首饰领域的艺术家和学者,他们与有话语权的群体在意识和审美上达成了诸多共识,将当代首饰的理念逐步推广并形成具有一定特质的中国当代首饰格局。我企望通过一个文献形式的展览来留存中国当代首饰在其幼年期的记忆,从而去的叩问中国当代首饰的初衷。从一个时间的深度和意识的广度上去探索其脉络,以期在未来的某天能够通过这个展览回望它的初心,验明自我的身份,召唤自身的使命。”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王克震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首饰学院(Stephen Bottomley)发表了《当代首饰艺术创作与推广》的演讲,演讲中表明了伯明翰首饰学院对于首饰设计的态度。这座历史悠久的学校成立于1890年,位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珠宝区中心,Stephen Bottomley简单介绍了这所学校的课程、地理布局。学生和工作人员也在一系列国家和国际活动中获得了很多的奖项成就。他认为这所学校是被国际公认的,并介绍了一些学校在办学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加以证明。最后他展示了这所学校的创作日常以及创作出的一些杰出的作品。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杨漫发表了《首饰之旅》的演讲。从1998年开始,介绍了她首饰制作从幼稚到成熟的经历、教学留学经历、参加的展览、参与的讲座经历,以及参与的一些展览中其他同期的艺术家的作品等等。从她的角度展示了当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杨漫

Max Laurent De Cock (比利时)钛金属

熊芏芏(中国) 钛金属 黄铜,紫铜,宝石

杨漫(中国) 银,玉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首饰方向负责人段燕俪发表了《基于方法论课程群的首饰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的报告。她提到中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时期”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美术学院首饰专业本科的教学体系:大一基础课程,大二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大三专业创作课程,大四毕业考察。从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研究构架等方面分享了“四横三纵”的研究方法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首饰方向负责人段燕俪




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高峰论坛进行了四小时。本次高峰论坛旨在打造首饰艺术设计全球对话平台,对于国际首饰行业的发展动态与时尚流行趋势;新技术、人工智能浪潮下首饰领域的未来;可持续设计观念如何影响未来首饰教育的发展;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开展首饰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皆有思考和讨论。来自首饰界的权威学者,艺术家以及企业家将打破国籍、语言、文化和行业的藩篱,通过首饰艺术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高峰对话。

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