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菲教授近影
过去的二十年,首饰艺术与设计在中国(C-Jewellery)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必须承认,面向这一特殊艺术门类所衍生的艺术批评及典藏机制,仍需专业、系统的理论疏导与价值再估,无论以文字的方式抑或其他,以协助更多的人把握其发展轨迹与路径,且在此基础上,透析文脉(心灵史)得以绵延的归因。为接续的、更广泛的参与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特别是,对这一文化现象所引发的时代思潮有着浓厚兴致的群体而言。诚然,一种文化得以发展,“立言”自是不可或缺且永居首位的,至于其他,则留待历史。
去年暑期(2022),我以一位从业者身份,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首饰艺术与设计教育领航人,艺术家滕菲教授。诚邀她,针对这一特殊的艺术典藏品类,谈谈她个人的经验、理念、视野及相应的计划等。以下是她的综观与回应。
中国首饰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中的探索,至少在前二十年(2002-2022),我们做过一些开先河的引领性工作。那么今后、未来又会怎样?就目前所见,地球变平了,大家的信息资源基本达到同步,都在努力前行。但是对“起点”的引领性影响力,以及其中所缔结的贡献,我认为有许多值得梳理的工作要做。当然这并不容易,工作量不小。而收藏作品,也源于这一想法。
我收藏的首饰作品,主要涵括两个部分:一是2012年由我策划的《十年·有声——中央美术学院与国际当代首饰》展中的部分国际大师作品;但这之后,主要是面向我的毕业生。从最早期一些稚嫩、但思维相对开放、激越、敢于进行各种尝试的探索;到后来,作品的风貌注重原创意识,综合能力的培养;再到逐步有思辨精神的作品出现;直到今天,智能可穿戴、数字媒体交互语言的作品等,彰显了大格局的变迁和微个体的协同发展与推进。因此,从收藏的学生作品当中,我希望留住中国当代首饰发展的文脉。至于后期更为成熟的,在社会面已进入专业首饰廊展览视野,以及品牌化运作相对成熟的艺术从业者,我也会在方方面面提供可能的协助与推广,比如:邀请他们返回校园,开设讲座,分享心得。

滕菲教授和她的学生在中央美院校园留影, 摄于2007年
综观这一切,除文字性总结(这部分我一直做的较慢),再就是实际的作品收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尽力去做。收集来的点滴,将来有机会做回顾,可能会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面貌。
如今,包括我的学生梁晓开创的专业首饰廊(小的首饰廊),包括其他学生正在从事的职业艺术家首饰创作,就中国目前而言,还都是新生事物,需要有心人的支持和培养,这表现为一方面既对从事该专业的艺术群体的支持;同时也是对首饰廊经营者的支持,哪怕仅是微薄的支持。我个人的能力自然有限,我将我的收藏对象聚焦于自己的学生群,因为他们具有先锋性和代表性。所以,若我发现自己的学生中有优秀的、我认可的作品出现,我就会支持。这些年来,无论是近两年通过首饰廊推介,抑或之前经由私下接触所得,确实丰富了我的个人收藏。
至于说到“收藏计划”,没有做太具体的规划。旨在将在中国最早发端的首饰艺术,包括后续衍生而出的首饰设计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好的、全貌的收纳与呈现,为对中国当代首饰的研究打下翔实的基础,相信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国首饰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日益丰富,但早先一代先锋引领者的作用与贡献,以及其中的独特性,值得被记录、被看见,让海内外、尤其是国内愈发年轻的一代,能更直观的去了解。了解了“起点”,便有了自己的根。如此,出现记录一段历史的意图,当中的意义与价值,怕是不言自明的。
此外,通过收藏这一行为,即对首饰艺术的支持,也希望能将个中力量影响至周边更多人的消费观、收藏观(收藏理念)。但就此方面而言,我尚未思考更多,我自己先开始做,退休之后如有更多精力,可以将这件事再展开,向周围有经济实力的朋友做更多的引导和推介,让年轻一代首饰人的作品,得到更好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
关于受访人:

滕菲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首饰专业创建人。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称号,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宝协首饰设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重要个展有2021年《诺亚方舟还在吗?》——滕菲作品展,2017年“梅香”——滕菲·当代首饰展,2011年《寸·光阴Ctrl.+S》——滕菲作品展,2007年《朵·颐》——滕菲首饰艺术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作品“梅”系列作为国礼被巴西、美国、法国、葡萄牙、俄罗斯等多国总统及夫人收藏。策划主持“十年·有声”—-中央美术学院与国际当代首饰展及研讨会等多项国际高端学术活动。出版数十部材料艺术与首饰设计教育著作。于二十世纪90年代在中国率先提出“首饰设计要为个体量身打造”的理念,强调首饰艺术的人文关怀。
关于采访人:

吴君锦
吴君锦 [aka J.J. WU],居港艺术家、雕塑人、写作者(中英双语)。她曾获香港国际首饰设计桂冠。视觉及文字双耕耘见诸:Art Jewelry Forum(US);Klimt02(ES);CAFA Art Info.(CN);iLook(CN)等。她也是以中文主导的在线首饰艺术与文化推广平台:“三声 | 饰品与文化略记薄”的总监与主笔。近期她的研究动向旨在将探究、溯因与叩问投射至具普世论域的原型意象 (archetypal images),籍个体非趋同的原我(自性)演绎,重访沉潜于人格结构底层的集体经验:记忆、知觉与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