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555篇原创文章:
专栏内容提要:
深度剖析当前中国高层从货币政策动态中释放的信号:
房地产经济受控,股市低迷震荡,接下来,钱在何处,钱往何处去?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可爱,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地产楼市观察者,宏观经济学研究爱好者,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导读:不同寻常,反向表现的货币政策信号,引发关注和热议
7月7日国常会最新消息: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上一篇我已经写了关于这个降准的专题分析文章(点击蓝字标题可直接跳转阅读):
国常会释放信号,定向降准!2021年货币政策迎来全新想象空间?
出于严谨和务实的态度,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这个“降准”只是高层释放的信号,而实际上并没有在现实的经济和货币环境中落地。至于会不会落地,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一句话:跟党走听党话,国家说了算,任何民间个人和媒体都不可能代替国家和金融意志。
根据历届高层会议对“降准”的表达,从信号释放,到政策落地,最长间隔时间没有超过19天。
但凡事都有例外,2020年6月17日,就是信号出台,没有动作。

图片来源:网络
降准,就国家金融通过对银行准备金的比例进行下调,释放货币流动性,准备金是杠杆长度,利率是杠杆支点。这个在我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
准备金率降低,对应到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就是释放货币流动性,加大货币流通量,但是因为利率没有变化,所以“货币流通成本”是没有变化的。
客观来说,在2021年刚刚进入下半年,由国常会这样高级别,重量级的场合释放出来“降准”的信号,和现实市场,公众认知,甚至是大众对经济和货币环境的理解,认知和感受,是有差异的,甚至可以说的上是颠覆和割裂的。
所以,降准信号一经释放,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各路分析研判也相继出炉。
从现实来看,其实2021年开始到过半,中国国内的经济和货币环境,不管是宏观信号指导还是现实体感,都是一种稳健,稳定,并且带有明显的边际收缩和趋于整体收紧的趋势。
1、中国经济结构中重要的房地产经济就不用多说了,整个房地产经济各个环节和节点,调控政策和金融管制的枷锁层层加码,这个我也写过文章(楼市“钱荒”,房企“贫血”,银行“收紧”:房地产经济大转型?)
2、金融市场呢?市场期待的“节日红利”没有,进入下半年没几天,大幅度的回调下跌,绝大多数没有踩到周期红利的基民股民天天“关灯吃面”。
3、主流舆论,都是“去杠杆,去泡沫,稳经济”的说法,注意,能够被大众所看到的舆论导向,本身就是一种政策态度的表达,这个不用多说,阴阳怪气,风向不符,没有任何平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作案的。
这就是差异感受的核心来源:大环境明明是收紧,货币政策从宽松“不转急弯”转向相对正常,紧缩的常态,为什么突然又释放“降准”这样明显释放货币流动性,向经济和货币环境加水的明显信号?
所有的信号和现实表现都是在指引中国疫情后的货币刺激要逐步退出了,不转急弯不代表不转弯,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和影响的货币宽松环境开启收紧,或快或慢,或边际或关键,总之大趋势已经成为共识。
7月7日的降准信号,完全就是这种公共认知的反转。
大国做事,从来没有这么简单,信号释放,必有所指和目的,所以这篇文章,就从2021年中国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在当前充满矛盾和迷雾的现状出发,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直击本质,洞悉现实,发现趋势,把握方向。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一、扑朔迷离的货币政策动向,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
在中国,不管是投资,创业,经营……要想活得好,赚得好,就必须要紧跟国内经济和货币环境的趋势和政策,这是常识,即使在一些特定的时代和地区,这个规则都没有发生过任何的改变。
上一篇文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结论,那就是当前的“降准”,反映了中国国内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正在,或者即将面对困难和冲击,而且这种威胁很大,不是仅凭当前国内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结构就能够消化和适应的,需要国家出手出面,才能度过的难关。
由于中国经济历史上有过宣布要降准却最终没有做的先例,那么现在只是信号释放,后续实际国家高层和金融主管部门什么时候做,会怎么做,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信号总是信号,好比大雷,至于下雨下雪还是下冰雹,又或者是干打雷只刮风,政策不落地,尚无定数。
但是,这个“降准”信号所释放出来的深层次,宏观趋势层面的内容,对于在中国国内关心财富和收入的所有人而言,是必须要看得懂的东西。
因为,这跟每一个人的收入,就业,财富还有发展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看几组数据: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上面只是就业和PMI(采购经理指数),其实从6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环比下滑很厉害。注意,这是疫情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完善的制造业链条和产业环境的中国当前的真实情况,这还是在疫情反复,全球其它制造业国家产能起不起来的背景下的经济表现。
说明了什么问题?
传统模式下全球经济即将增长见顶,对于中国而言,同样是见顶信号。
经济见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生产过剩,影响就业,动摇经济。
当然,正常的经济是有周期的,在正常的经济周期里面,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供需周期性决定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这样的波动是可控的,经济和市场能够自行消化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大环境的经济见顶,会直接影响当前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对外贸易和出口。原本中国经济增长,要么出口,要么基建,要么地产投资,要么国内消费。但是现在,投资,消费,基建都卡在了“去杠杆,去泡沫”的瓶颈上,需要时间消化风险和消化泡沫。
出口一旦放缓或者收缩,对于中国国内经济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主体,难以为继,岌岌可危。
这些企业,产业,行业,经济主体,都是民营企业。
现在民营企业实际上不只是“半壁江山”了,民营企业分别占中国税收、GDP、创新、就业、企业总数的50%、60%、70%、80%、90%,这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稳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其实就稳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就稳住了就业增长的大盘。
而中小民营企业遭遇需求不足,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的双重压迫,如果国家不出手支援,那就只能彻底躺平,关门大吉。非常凶险。
中小企业倒闭潮,没有丝毫的危言耸听,直接带来的就是就业瘫痪,失业率暴涨。
收紧货币是宏观经济需求,但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和经济结构实际情况(房地产经济严控,疫情支出硬性留足安全垫,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很现实的,现在不顾一切的收紧货币,就是给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勒紧脖子。
中小企业不行了,谁来保就业呢?中小企业可是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所以,在这个时候释放“降息”,最重要的信号,还是要给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增加信心,一旦落地,就是为不能从金融市场和资本领域实现直接融资的行业,企业,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实施间接融资,定向,精准的输血保命,挺过当前的艰难阶段。
经济增速一旦断崖,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躺平,那么就业的困境将会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还有不得不说的“双碳”(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从短期来看,双碳任务对于中国的产能,产业,还有很多基础工业来说,都是利空的,大趋势大方向的要求在哪里摆着,很容易造成行业加速衰退,产业释放受阻,这一部分企业,如果没有国家出面从成本层面给予补贴去进行转型,升级和调整适应,哪里有什么出路?
而恰恰是这些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的行业,汇聚了中国大量的基础劳动力,是典型的人力密集型产业,多少家庭是等米下锅的?
行业转型不易,千万生计不易,国家金融管控,同样不易。
所以,降准是缓冲,是中国经济在双碳目标之下过渡阶段,必须的金融支援和支撑。
最后来看,是债务驱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国企和私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和矛盾风险现状,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大企业,特别是有国企背景的企业,生产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退化很严重,但是因为资产优势,长期能够拿到大量成本低廉的“永续债”来维持经营,客观来说,大企业,国企当前生存环境很舒适,但是经济效率和推动发展的力量太小,更别说很多大企业和国企主业长期没有什么突破,反而成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上家,躺在金融利息上赚的盆满钵满……
结合以上两个维度的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货币边际持续收紧,中小企业,下游实体经济要想继续生存,只能用更高的成本去找影子银行融资,进一步加大生存发展的风险。
随着大环境经济见顶的现实,如果没有定向精准的输血,那么中小企业躺平,这样的风险就会向上传导,动摇到国企,大企业的金融系统安全。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在这种潜在风险酝酿的环境中,如何实现?
大国做事,从不简单,降准信号,有的放矢。

图片来源:网络
二、趋势预判:中国经济和货币环境接下来的几个方向思考
首先,中国在2021年下半年开头,就释放“降准”信号,从国际经济大环境来看,其实是暗示了对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经济真实恢复和修复,保持警惕和不信任。
这一点,近期几个国外动态很明显,一个是美国经济恢复数据不尽理想,国内通胀持续发酵,一个是老牌欧洲资本强国英国竟然放弃疫情管控,彻底躺平要和新冠长期共同生存?
还有一个,是出口见顶的信号强烈,毕竟用劳动力和工业体系制造出来的商品,换回越来越多的绿票子,也得讲个度:美国对中国贸易战和金融战,态度丝毫没有转向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承接美元帮助美国消化通胀?
所以,释放流动性,保护国内生产制造,提振消费,是下半年国内经济稳定的关键趋势。
其次,即使本次“降准落地”,大概率只会是局部的,或者说是定向的。
精准滴灌,定向输血,房地产经济也好,金融市场也好,都是纸面财富性质的利好。
国家的意图很明显:疯狂砸钱搞产业升级,把钱成功地逼入政策希望扶持的对象,至于行业产业的盈利带动,那是生存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所以房地产不准吸血,金融市场不准来套利。
这是大方向。
然后,“定向精准的降准”,从某种程度上,要看成是货币紧缩的信号。
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稳健的意思,绝对不仅仅限定于“稳”,还得健康。
再说一次,利率才是杠杆支点,准备金和货币乘数是杠杆长度,只要本次降准的目的达到,利率一调整,就能实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货币政策转向。
三个趋势,希望大家能够用心思考,仔细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
三、影响分析:楼市,股市,就业,实体投资等领域的研究
当然,政策信号最多能够起到市场情绪影响的短期作用,信号的威力和作用,会随着时间而不断衰减,这是必然的规律。
没有结果和落地的信号,其实完全没有意义。
降准能否落地,什么时候落地,如何落地,才是关键。
事件,时间,细则。
如果不能落地,一切分析和研究都是白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但是结合对降准信号背后的现实情况,中国当前国内国外经济环境的真实情况来看,其实当前的降准,是具备现实落地的充分理由和需求的。
至于时间?国家说了算,不做猜测和妄议。落地情况上面其实也说清楚了:定向,精准。
PS:这是最新的补充内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图片来源:央行公示
反正那种经营贷消费贷跑到楼市的情况,就当下调控和金融管控的环境来说,想都不要想。
如果降准落地,那么对于每一个在中国经济和货币环境中人来说,最直接的关联的财富,投资领域,都会有影响:
1、就业维度:
降准就是为了中小企业度过当前的困难阶段,但是经济传导是有过程,需要时间的,对应到就业市场和行业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残酷的适应和洗牌阶段。
所以,对于实体行业而言,就业市场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再所难免。
特别是市场饱和,内卷程度高,污染严重,结构不合理的行业,必然承压。
2、房地产经济维度:
不用抱任何宽松和房价增长的幻想,当然也必然会有人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中顶风作案,往楼市中进行资金转移,这个拦不住,但是不用担心会对当前中国的楼市和房价造成挤压和哄抬。
现在房地产经济的逻辑很清晰,一个是二手房指导价关联金融,消灭上涨预期,一个是二手房市场金融收紧,打掉流动属性,如果把房产当做投资品,那么只剩下资产安全了。
如果降准以后一意孤行腾挪买房,其实本质已经不是什么炒房套利,价差赚钱了,就是纯粹消费为经济添砖加瓦。
这个逻辑很重要,建议大家多看几次。房价不是没有想象空间,关键是,流动性一定给卡住。
3、金融市场短期看空,中期看稳,长期必然看好。
这个不多解释,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是当前的核心问题,金融市场短期都是博傻游戏,中期可期,长期必升。
4、实体投资,非常危险和艰难。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生存者群体艰难,而入局者风险极高。
资本驱动,债务驱动,还有人口密集重污染的产业,国家放水,也不会照顾。
如果不是和国家拼命砸钱要突破的产业技术和方向一致,那么即使降准落地,也是苦熬,距离行业收益和红利成长,是遥遥无期的。
对于已经入局者如此,那对于局外群体,有入局想法的群体而言呢?
这里的影响研究,就是一个以小见大,触类旁通的分析思路。

图片来源:网络
四、写在最后:几个观点和建议分享
文章最后,分享几个个人的观点和建议,这篇文章说点接地气的:
1、货币政策调整,必然会引起国内经济和货币环境出现阶段性的变化和调整。
但是这样的调整是短暂的,高风险的,不值得任何的押注和赌博。
环境越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勤恳劳动、踏实创新才是正路!
2、工业高端化、农业现代化、服务精细化,是未来的大趋势。
要生存,靠踏实,要发展,看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不转型,不升级,不发展,没有什么想象力。
3、房地产经济会逐渐退出中国经济结构重心,但是依然是支柱和绝大多数普通群体的财富载体和资产选择。
经济波动和货币调整的环境中,注重现金流安全,不要冒进去投机炒作房产,即使出于刚需和安全投资,也要降低预期,长期持有,坚定信心。
现在还想着短进快出的炒作套利,就是对赌阶段风口,风险危险极大。
房住不炒,不是空话。
4、金融投资,短期会出现剧烈波动,还是那个逻辑:不要押注在短期的剧烈波动上面。
5、自信很重要,相信祖国,相信体制,和国家站在一起,是在风险和挑战到来之时,胜算最大的理性选择。
当前国外经济和货币的风险,甚至是危险持续酝酿,对于普通群体而言,去关心关注的意义并不大,多关心国内经济,多关注自身收入,多注重现金流管理。
最重要的是,对国家的信任,对政策的关注和理解,非常关键。
从意识上和国家站在一起,从行动上遵守国家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力量,最终实现抵御挑战,达到国富民强。
当然,这个观点有些偏意识形态的鼓励,但是真正能理解,并且指导自己的行动和选择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赢家。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郑重声明:
本文仅作为认知交流和思考分析所用,至于是否正确合理,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并且熊猫也乐于在财富之路上的一些认知思考和理解和各位分享交流
文章没有任何投资建议和投资引导,投资有风险,都是成年人,风险自担是最基本的价值认知。
以上。
2021年,经济波动和暗流涌动正在恢复平静,但是影响视野的大雾依然没有散去。
预祝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能够心志坚定,做好准备,在2021年实现迷雾冲破,快意逐浪!
文章就写到这里。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够喜欢。
或赞或骂,还请留个声音,求同存异,共同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熊猫地产观,讲究和追求的就是在纷杂繁乱的信息时代,输出一种稀缺,宝贵的经验。
这就是本人自媒体的态度和初心:不做什么大路货,通过写作分享,记录对世界的认知。
熊猫不稀罕吗?你觉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吗?哈哈哈哈……
不当什么专家,也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高明,只想通过写作分享,心存善念,广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