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这几年在国内外参展情况,以及参与商业珠宝市场,双向资讯的交流,分析当前珠宝首饰创作的大环境和时机。个人观点
作者:柴吉昌
当代首饰艺术家
原创珠宝品牌FrankChai创始人
上海市首饰设计协会会员
(2012年荣获英国最高珠宝工艺及设计奖“金匠”奖 )
自2006年从油画和时装转向首饰设计, 中外求学从业已近十年, 以独立的首饰艺术家设计师开始职业身涯今年是第七年, 回国刚好两年。对我个人而言,回国后的两年我一直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我很难以一种秩序合理的方式解释我在这里的工作方式,一切其实都挺尴尬的。价值和作品的不对等,财富和群体的不对等,文化和见识的不对等,等等这些使我总是在获取收入和纯粹创作中游离。我相信这也是我的许多同行艺术家(真正的同行艺术家,我在这里强调这一点)都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仅以此文尽力客观分析我的经历和所知信息,并以我纯个人的观点分享我对中国当代首饰艺术创作和珠宝设计的认知。
很多人问,为什么我的题目是“等待”,其实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当代首饰艺术在中国仅仅只是开始,虽然我有些伤感但我要客观的说我们目前还在创作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是这一事业在中国的铺路石,我们必须在创作中等待和维护以及培养生存环境,等待大环境,等待真诚的交流,包括等待新一代的出现。
无论是当代首饰艺术还是商业珠宝设计(我把两者分开是有依据的,在英语中这个行业在很早以前就被细化,分别为contemporary jewellery和fine jewelley, )都需要外部坏境的支持。在我的认知里有四个主要环境,本文也主要围绕对这4点的分析而展开。1.整体经济环境2.社会人文环境3.市场商业环境4.法律政策环境。首先说经济环境,我同时也准备把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一并进行讨论。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飞速发展,这一点我不怀疑,也是事实,但是我们依然是“贫穷”的国家,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我的财富结构,两端分化严重。大众的消费还在被基本社会生活所需严重拖累。艺术或设计类消费是一种高于普通生活需求的消费,老一辈可能会有医疗的压力,新一代会有住房和幼子压力,这些问题在西方国家也是存在,比如你只使用针对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险及教育时,他们只满足基础需求,条件也不是太好。我一向反对偏面的诋毁自己国家的现行政策,但我客观的说,当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的选择实在太少。而当一家庭遇到教育,医疗,住房的问题时他们就自然失去了对于珠宝首饰的消费力,而这样的人群涵盖了低收入群体和至少一半的中产阶级。那么剩下的人群按常理应该成为主要消费力,但我们同时又遇到社会人文环境问题,经济的迅猛前进带来的就是整个社会的浮躁,知识文化群体的严重变质,我仅以我的专业为例,这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是创作和作品急功近利,使得原本真正有兴趣的个人和团体失望。第二:等于自行降低了门槛,自己用行动否定了多年的艰苦学习,让大批伪文化和伪专业人有机可乘。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我曾经在社会周末DIY创意手工班见过的学员,不足半年已经在做艺术和珠宝讲座了,摇身一变已经是什么“高颜值”当代设计师了。艺术界里“突变”的例子不是没有,野兽派的马蒂斯就是在三十多岁时在一家疗养院里拿着别人作为礼物赠送的颜料开始随意绘画,结果成了一代画家,这有时代的作用,有研究的人一定不会脱开历史大环境来看待这样的事件,即便如此,这样的例子百年来不过个别。设计师和艺术家是公共人文环境的一股重要力量, 如果这一团体本身存在着传递错误信息的问题,那么根本不能指望社会有很好的回馈。
再来说商业环境,两极分化的销售,国外大品牌在我们国家很受追捧,虽说大量具体消费发生在欧洲市场,跨出国门已非难事,我们对于国外的品牌追捧变成了一种盲目,不看设计只看品牌,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我相信是由于信誉问题造成的,某种程度上品牌保证了品质,这有一定道理,但更多的是显贵的心里需求(这在飞速突起的经济环境下并不奇怪)。而我们的本土反应就更让人失望,虽说国家并没有将之一行业提升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但我们完整的产业链和得天独厚庞大市场却没有培育出太多本土的优秀品牌,大量仿冒,简单图快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在市场里游走,极少有人静下来去推敲产品的好坏,大家都看着国外品牌眼红,但又没有想过大多是知名品牌都是几代人的沉淀。其实人是需要约束的,面对“快钱”的既得利益时代,这种诱惑本来就很难抵挡,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应的法规来规范市场。欧洲,美国和日本都相继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完善及颁布专利法案,而我国的修订案最早具有保护知识产权意义的法律出台于1984年,晚了一百多年,这已注定了2代人的意识形态,眼下更令人着急的是,法律虽然出台但执行力度和取证维权程序复杂,是的法规形同虚设,全行业的默许使得法不责众,对知识产权极度蔑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个国家还没有进入国际舞台和进入世界前列的表现,如果没有法律的严格接入来规范市场和制造,我没将在低廉,粗糙的加工时代里徘徊很久。
当代首饰设计,在西方经历了短短不足70年左右的时间,已经经由留学生和艺术家自己带入了中国市场,但面对超前的设计和创作,手工作坊和个人工作室形式的生产,使得在进入中国这样一个还在以原材料为主要价值体现的市场时显得尴尬。本文到这里要回到主题“等待”二字,在当代首饰进入目前市场的情况,想以这样一支力量迅速撼动早已形成规模的大环境,暂时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纵观2008~2015年的市场情况,网店对实体的冲击,展会增多但价格却越来越低,卖家增多但买家却越来越观望。这一切都是因为市场里几乎只有一种竞争方式就是“价格战”,而这样的手段在其他周边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其结果只能是逼死自己。极少有人能够全身而退,今后的数年将是市场洗牌的开始,过去的销售模式,经营者的年龄,购买者,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设计师和艺术家也会在这个时期看到新的切入点,同时有实力的艺术家们会得到更好地发挥,而这一群体的自身甄别也会慢慢开始,因为当真正与别人合作时,一切的不足将一览无遗,不专业会迅速暴露也同时给双方造成损失。当然我们也期待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和法律的完善,不然一切的心血会在瞬间付之东流。
行笔至此,不究对错,只是本人对这数年来的观察和总结,并无诋毁和消极之意,实实愿意我说的四点能够慢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各位同行和有心从事和对这一行业进行投入的人士,我的建议是放下快速回报的想法以培养和等待的心态从容的观察整个环境的变化,有一天也许我们的投入会以高于金钱的方式给予更优厚的回报。因为心手相连,传递出的是人类最本源的力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