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振峰
正当代玉雕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同时,也面临市场调整和优质资源匮乏、玉石原料价格飙涨的严峻挑战。业内的玉雕创作者和专家学者在困境中思考与寻觅玉雕行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其 中,将玉雕艺术和工艺借鉴珠宝首饰的创意设计和技巧,实现小型、微型玉雕的首饰化,无疑是走出玉雕行业困境的一种战略选择。
市场呼唤玉雕首饰化
佩戴和拥有珠宝首饰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小型、微型首饰化玉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中国是文明古国,珠宝首饰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一直属于生活的奢侈品,是彰显佩戴者和拥有者地位和品味、展现优雅气质的重要标志。珠宝首饰由贵金属和天然矿物宝石或有机宝石制作而成,其价值不仅在于材质的珍稀,还在于设计者赋予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种类繁多,近现代由于服饰的发展变化受到西方配饰文化的影响,当代人通常佩戴的珠宝首饰品种大为减少,多为实用性和观赏性很强的耳环、手镯、手链、戒指、项链、吊坠等。由于贵金属和天然矿物宝石、有机宝石等主辅材料来源和结构发生改变,当代珠宝玉石和首饰类玉雕的需求在增大。当代玉雕行业尤其是玉雕设计与制作者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将珠宝首饰的实用功能有效的融入设计中,在创意设计,主辅材选择、工艺运用、市场运营等方面直面市场挑战,大胆进行创新,当代玉雕的市场前景必定更为广阔。
首饰类玉雕要满足多元化审美需求
首饰类玉雕与传统玉雕品种相比,更加生活化、大众化、多元化,首饰类玉雕不受题材的限制,也无需像大件玉雕作品那样,对主题的构思、器型、纹饰、内涵等有更为严苛的要求。主要表现最佳的视觉美感和艺术时尚的效果,传递吉祥美好的寓意信息。首饰类玉雕这些特点,契合了当代都市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审美要求,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玉雕行业,成为参与当代玉雕收藏的生力军,给平淡的玉雕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当代玉雕创作者和经营者要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研究当代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对玉雕市场的影响。创新和改进创意设计,制作工艺和经营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与提升的市场需求,但不能一味的迎合,玉雕设计和雕刻者可以探索将红蓝宝石,珍珠,碧玺等色彩艳丽的宝石材质与温柔内敛的玉石材质相结合,金玉结合,创作出既美观又便于生活中佩戴的玉石首饰,丰富玉雕的表现形式。以往有一部分玉雕从业者,被高额的经济利益所迷惑,为赚取更多的市场利益而一味的迎合市场,市场中什么题材畅销,什么品种售价高,就加速生产这类玉雕,制作生产的一批批生产周期短,价格相对高的所谓“玉雕”,同质化非常严重,不注重玉雕内涵,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低下。有些为了追求短期高额的经济回报,甚至将用于创作的优质玉石原料,直接拿到玉石市场上交易,做起了倒卖玉石原料的生意,造成玉雕价格不断被人为推高,普通大众根本无法涉足,给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发展首饰类玉雕是当代玉雕艺术和工艺发展的新思路。近几年,市场的持续调整使玉雕行业回归理性,一些制作工艺粗糙,只为快速获利的玉雕将逐步消失,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必将被真正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玉雕精品所取代,而佩戴性强、美观性强、价格合理、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的首饰类玉雕,必将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当代玉雕艺术和工艺发展途径的多元化,开拓了首饰类玉雕发展的新方向。
打造品牌是首饰类玉雕重中之重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平牌的竞争,珠宝首饰行业尤为如此,世界上著名珠宝首饰品牌如火如荼的竞争就是实例。玉雕品牌文化和品牌影响力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玉雕行业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刺激了产业规模的快速快速扩张,但是在产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玉雕作品与产品和企业品牌塑造经营已经成为了玉雕行业的战略选择。品牌意识表现在首饰类玉雕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之中。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形成艺术风格和特色;对商家和经营者而言,就是在经营与产品营销推广中运用品牌的影响力,扩大营销效益,维护好经营好品牌,并注重作品品牌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
当代中国玉雕行业是一个基于文化传承责任之上的行业经济系统。没有文化底蕴的玉雕从业者不可能做到传承,而单纯传承文化的玉雕,也很可能逐渐被经济社会和市场淘汰。所以。建设首饰类玉雕品牌,提升首饰类玉雕的艺术性,丰富首饰类玉雕品种,开拓首饰类玉雕发展新模式,是首饰类玉雕创作发展和市场开拓的重中之重。
在首饰类玉雕品牌建设过程中,玉雕创作者要在领悟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感受,建立一个独特的品牌价值核心,形成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和特点,在市场中独树一帜。好的品牌将改变消费者的生活和消费模式,在消费群体中树立口碑,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并取得较高的行业地位。
从单打独斗的玉雕作坊,到建立玉雕工作室,再到建设玉雕品牌,这是一种适应当代玉雕艺术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轨迹,更是一种自我鞭策,精益求精,不断提升的理性表现。造就当代玉雕精品是玉雕工作者的共同艺术追求,更是当代玉雕工作者传承玉文化精粹,开创玉雕行业未来的共同责任担当。而玉雕品牌的建设,正是引导与成就玉雕珠宝工作者们不断攀登中国玉雕艺术创作高峰的重要阶梯和途径。
来源:《上海工艺美术》, 2015(4):42-43